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春暖花开,全国各地春耕备耕正在火热进行。在华北、关中、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平原上,随处可见大型农机在田野里忙碌的机械化春耕场景。但是,我国的耕地还有超过三分之一不是在平原上,而是在丘陵山区。这面积将近7亿亩的丘陵山区的耕地,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平原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针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各地有些什么办法呢?
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研发适用的新农机,同时,也要解决和农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否则,农机研发出来了也会难以被农户接受,难以真正落地应用。湖北秭归县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秭归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产区,柑橘种植面积40万亩,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不过,这里是丘陵山地,每到收获季,全靠人力肩挑背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很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来自M88体育-明升M88体育的李善军教授团队着手研发专门适用于丘陵山区的轨道运输机,用于运输农产品、农机具等。不过,最初研发团队只局限在校园的试验田里,设计的一款自认为稳定性较好的双轨式果园运输机,却被老百姓诟病,没人愿意使用。
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M88体育-明升M88体育工学院教授李善军:“当时我们采用的是人开的方案,陡的地方有49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我们是在M88体育里做的试验,M88体育里是平地,是一个理想状况,但是实际到果园里去完全变了。”
研发失败后,李善军带着团队去果园不断观察、搜集果农的意见反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一款轨道运输机终于得到了农户们的认可。虽然试用效果不错,这款运输机在推广中还是碰到了不少困难。
湖北秭归县水田坝乡龙口村村民胡林:“一直在观望,因为这个东西前期没用过,万一到手里不会用,不可能天天请技术人员来弄,万一装了废了也是几万块钱的投资。”
胡林家里种了十亩果树,他没有装轨道运输机,除了怕不会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家的果园离公路比较远,要铺设轨道运输机的轨道,需要穿过另外几家农户的果园,这就得砍伐一些树,而果农都不愿意砍树。
胡林跟另外四户人家不断沟通,最终在路线选择上达成一致,涉及自家果园的小树,各家自行承担损失。有一棵实在避不开的一棵大树,其他四户每户掏了两百块钱作为补偿。最终轨道铺装了216米,加上两个车头,一共要花49000多元。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当地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这款新型轨道运输车,国家和省里单轨每米补贴40元,机头每台补贴3000元,县里再给予总价20%的补贴。
湖北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韩庆忠:“只要符合整体安装,在安全选址的基础上验收合格的应装尽装、应报尽报、应补尽补。我们也召开了会议,到现场去看,加上相关政策引导,就逐步扩展开了。”
最终,胡林和另外四家共同购买了运输机和轨道,政府补贴了17000元,剩下的30000多元五家平摊,平均每家掏了6000来元。五家共用这个新机械,各家的运输效率都提高了。就像胡林的情况一样,丘陵山区的农机在推广中有着各种具体困难。农机要做成什么样,怎样才能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推广呢?研发团队也一直在思考。
李善军:“基本的思路是我们把轨道建设作为农田或者果园的基本建设,由村集体或者用政策来推动它,铺到每一个果园的田间地头,然后每家每户配一个机头就行了。我们现在重点研究方便转运的机头,再一个机头方便拆卸,容易从轨道上拿下来,从果园方便运回家。”
在各方努力下,目前,秭归全县安装这款轨道运输机的果园已经近60000亩,大幅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果品的质量。
现在,研发团队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制定出多套不同的设计方案,研发了柴油机、汽油机、蓄电池供电、轨道供电等多种动力型式,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应用40000台套,轨道总长度达到800万米。
我国的丘陵山区耕地主要分布在18个省份,涉及1430个县市区,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种植作物各异,农机需求差异很大。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梳理《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短板目录》,进一步明确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丘陵农机名单,引导各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源聚焦目录,进行攻关。农机是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补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短板,提升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