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事关新时代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确保乡村为民而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扶贫与农民收入增加、农业资源保护与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了解研判新形势,做好调研成为有关科研机构的重点任务。2022年1月,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在5个省开展乡村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乡村在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农村卫生厕所、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有较大进步;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得到较大改善。2021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及其团队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四川等省进行相关调研发现,农村信息化、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而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和城镇化之间如何互动发展,乡村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近日,在M88体育-明升M88体育举行的“2022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上,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表示,乡村建设要以底线思维定边界,重点要保障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缓解现代化给乡村带来的阵痛,以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乡村是农业发展的依托,是农民安居的家园。乡村建设要为民而建,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针对当前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提出,要切实建立自下而上、农民参与、上下联动的机制,确保乡村建设项目为民而建;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关注中西部特别是欠发达县市的乡村建设,着力补齐短板。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为防止返贫尤其是规模性返贫出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建议,持续把防贫返贫监测和帮扶作为底线任务和首要任务抓实;巩固拓展防贫返贫监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成果;重点落脚在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开展有效帮扶;扎实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适度放宽衔接资金的使用范围,扩大县级政府主动权。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难。为解决这“三难”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延长土地承包期限、调整产业结构,减免农民税费负担、实施农业补贴,扶持龙头企业、培育新型主体,鼓励土地流转、支持规模经济等。
当前的“三农”问题主要来自工业化、城市化冲击的影响,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业人口严重老龄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亚平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工业化、城市化大趋势下科学判断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状况,进一步转换观念、审时度势,探索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新框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形态。因此,解决好小农问题关乎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M88体育-明升M88体育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表示,要在巩固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家庭经营内部存在共同的家庭目标,有超经济的纽带维系,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先天的最适组织形式。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小农户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我国富裕程度仍然不高,现阶段低收入人群绝大部分是农民。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就要给农民赋能,提高农民的能力;给农民赋权,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收机会和条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表示,要加大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投资,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竞争;建立农村劳动力终身学习培训制度,对低收入人群发放培训补贴;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让农民有机会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同时,瞄准农村的相对贫困人口,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施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期发展战略,扩大农村低保救助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农村大病救助力度等。
助力农村新发展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核心是科技,根本是人才,关键是市场。云南省高海拔地区主要种植燕麦,中国工程院研究人员利用研究优势,对当地燕麦品种进行更新换代,仅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当地燕麦亩产量从70公斤到300公斤的增长跨越,每亩增收1000多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M88体育-明升M88体育教授邓秀新表示,科技要与项目、产业、产品相结合,特别是要发现当地独特的资源要素,并据此形成产业。比如,三峡库区修建大坝后常年蓄水,库区冬天没有冻害,这些因素使得三峡库区成为天然冷藏箱,是全世界唯一适合发展晚熟脐橙的地方。当地橙子原来12月份采摘,在研究人员的帮助下,新品种橙子5月份还在新鲜采摘中,单价从原来的每斤0.7—0.8元增长到现在的3.5—4.5元。邓秀新表示,发现这种独特要素,再按照工程理念设计,做出来的产品就能独一无二,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为“三农”培育新动能,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表示,新旧动能转换是逐步积累、逐步迭代的。要以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引领农业农村发展;要用农产品消费全面升级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构建推动城乡融合、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促的体制机制。
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徐勇及其团队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调查发现,在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和村级财务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收支的前提下,出现了新的农村联合党委。这种新型基层治理重构模式,以地域相连、产业相近、资源共享为纽带,通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促进农村资源共享,凝聚农村发展合力,推动农村社会发展。“这一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会发展,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动力。”徐勇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横向联系越来越多。新的农村联合党委通过横向联系,不仅有利于整合区域内不同村子间的生产要素,使其相互补充,还起到了协调农村社会中不同产业组织间冲突和矛盾的重要功能。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6月20日第2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