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张义 蒋朝常 彭恒伟
去年11月,荣获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个月前,获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上个月,带领耕读兴侬(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湖北“青创板”;7年间,累计斩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23项……
翻开厚厚的荣誉证书,农村新报全媒记者很难想象,这是“95后”M88体育-明升M88体育在读硕士彭达的简历。
2月19日,当被问及创业的秘诀,这名来自罗田山村的小伙儿咧嘴笑了,露出标志性的小虎牙。“荷塘有三宝,莲子、莲藕和菱角。我们创业也有三宝,情怀、科技、带着农民跑。”
另辟蹊径卖土货
把廉价的菱角制成伴手礼
菱角粉丝、菱角酒、菱角膏……小小菱角到底有多少种吃法?在达菱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菱角粉和藕粉复配而成的新产品“菱礼荷慕”近日也将上线销售。
“以前村民们都不稀罕这东西,堰塘湖泊随处可见,有时候嫌麻烦收都不收。”彭达介绍,菱角在中国有3000年栽培历史,在水域面积达7000多亩的浠水县散花镇天井湖村,乡亲们很早就有种菱角的习惯,但因保鲜难、脱壳难、加工难、销售难等问题,“有的种了一辈子都没挣到钱!”
“在农村不起眼的菱角,却是有些城里人眼中的稀罕物。”彭达带着问题回校深入研究。在洪山区团委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一笔2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贷款,和合伙人张剑雄一起启动“耕读兴农·菱辟蹊径”全国首个菱角全产业链综合开发项目。
与M88体育-明升M88体育、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团队选育出高产耐抗新品种“菱美人”,探索出“菱-菱-鱼”生态种养模式。
“水塘种植两年菱角,再养一年草鱼,如此循环的产量是最佳的。”彭达介绍,采完菱角后,塘里的残果、残叶是鱼类喜爱的食物,鱼类的排泄物又丰富了塘底的养分,让菱角亩产量从1500斤升至2500斤。
新鲜菱角放置久了容易发酸,团队探索菱角储运和深加工方式,将菱角制熟后保存,发明耐高温耐穿刺包装,开发出菱角粉丝等六大类产品。彭达还主持编写了近15万字的菱角产业发展汇编,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村民。
让小菱角变成大产业。彭达带领团队成功开拓湖北、广西、云南等6大生产基地,总辐射面积2万余亩。开发出自营商城和菱角信息交易平台,申请了13项软件著作权和37项商标。与百果园、长江严选等企业合作,搭建起耕读兴农菱角电商供应链体系,为5000多位农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再到原产地挖宝
把特色好货推到镜头前
“八分甜两分酸,秭归直发,坏果包赔。”2月23日,在“天井湖菱美人”抖音直播间,耕读兴侬(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主播丹丹和小雪正在为秭归县屈原镇长江村晴晴果园的中华红橙卖力吆喝。
随着气温回升,柑橘类水果供应进入尾期。但在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的屈原镇长江村,记者看到,连片梯田倚江而立,梯田中摇曳的脐橙树果实累累。
“多亏彭总帮忙支招,现在不用为‘果贱伤农’发愁了。”晴晴果园负责人黄清华介绍,过去,传统脐橙集中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1月上市,扎堆销售,恶意竞价,脐橙品质虽好却卖不出好价钱。
彭达带领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秭归县地处北纬30°的长江三峡河谷地带冬暖中心,独特的峡江小气候,加上柑橘优异品种的创新选育及推广,缔造了秭归“四季有橙”的奇迹。
“四季有橙,全国少有,我们抓住秭归县这一大优势,致力于打响原产地品牌,错峰上市,分级售卖,力争让农产品‘昂首挺胸’走出乡村,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彭达说。
一江碧水,两岸橙黄。两年来,彭达和他的团队累计帮助该果园销售脐橙超15万斤。在菱角采摘空窗期,该公司以特色农产品开发和运营为主营业务,依托“乡村振兴青春建功示范点”建设,吸纳30余村民参与电商直播,帮助团风马蹄、洪湖莲藕、罗田板栗、枣阳油桃等农产品出村。
“有志亦可在乡关,尽施所学报青山。是以青春展年华,休说白头莫等闲……”彭达说,每当从最初的“外来人”变成老百姓心中的“村里人”时,这便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了。
本文原载湖北日报农村新报2022年3月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