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体育-明升M88体育

M88体育-明升M88体育

M88体育-明升M88体育

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提升高校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能力

(作者 王鹏)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引擎。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名副其实的主力军,高校主动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纳入自身事业发展总体框架,积极寻求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将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的科技贡献。

当前高校在科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仍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制约了其作用发挥。一是成果供给不足。高校涉农科技创新力量仍偏重传统产业和传统学科,针对乡村振兴所需的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产出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不够多。二是下乡人才不多。不少高校科技人员是“从高校到高校”,主要在实验室搞科研,不了解“三农”国情;受制于评价体系之惯性,科技人员面向乡村搞科技研发推广不如写论文见效快、收益大,无意下去。三是保障机制不全。高校在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任务落实等方面缺乏相应配套机制,导致其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以科技成果供给为载体,支撑乡村产业振兴。高校调整并找准科技创新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和方向,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布局,着力突破种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大健康”“大食物”等特色农业技术、农业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技术、农产品转化增值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技术,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能力;树立农村、农企、农户、高校四方联动的“农校结合”办学理念,建立面向涉农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拓宽科技成果供给渠道。

以厚植人才为基础,支撑乡村人才振兴。高校充分发挥重大科技项目凝聚、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培养农业农村科研领军人才和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推进学科专业结构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培养和输送乡村急需的专业人才;建立科技人才到乡村基层和中小企业挂职、兼职及离岗创业制度,实现高校与乡村人才双向流动共享;开展分层次分类型的乡村人才培训,培育一大批乡土人才队伍;进一步创新校本人事政策和评价体系,大力激发高校科技人才服务乡村的动力与活力。

以强化乡村科普为途径,支撑乡村文化振兴。高校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专业科普团队,深入乡村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报告、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不断扩大科普宣传教育覆盖面;充分发挥高校科普场馆、实验室等面向乡村民众的科普展教功能,持续放大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融媒体等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以科技赋能治理为突破,支撑乡村组织振兴。高校对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校本政策做好顶层设计,避免无序、追求短期效益的资源浪费行为,引导乡村与高校建立长期对口科技帮扶关系,逐步形成以县(市、区)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科技特派员、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等为依托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

提升高校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对高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稳定增长机制。对立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高校科研项目,予以优先保障支持。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为高校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扶持及法律环境保护;支持高校设立乡村振兴学院,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建立科技计划成果后评估制度、大力发展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等,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乡村广阔大地上。

(作者系M88体育-明升M88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30日 02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