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涟“跨学科”论坛活动现场(学通社记者 蔡雯雯 摄)
周佳海分享科研成果(学通社记者 蔡雯雯 摄)
M88体育-明升M88体育讯(学通社记者 吕梦涵 徐世青)4月25日上午,由我校青年联合会、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蛋白质平台共同主办的第30期“清涟”跨学科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102教室举行。本次跨学科论坛以“生物智造”为研讨主题,邀请了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湖北大学及我校生科院的6位学者作主题报告。
首先,我校殷平教授致欢迎词,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员围绕“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enzymatic pericyclic reactions”这一主题,分享了其研究课题组的内容。他谈到,酶作为合成生物的重要部分,从过去到现在,甚至到未来,加强酶工程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他结合从发现酶到不断研究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发展历程,鼓励当代青年学者勇敢探索,推进新时代酶工程的建设。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吴边研究员以“微生物碳氮成键酶的计算设计”为报告主题。在深度剖析当前微生物碳氮成键酶研究的困境后,吴边提出通过数据挖掘预测具有特异底物选择性转氨酶的理论,这为新时期推进“生物智造”提供了前沿计算设计方法,使得同时提高酶的活性与稳定性成为可能,更新了酶的活性与稳定性改造难以兼得的传统认知。
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广宇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超高通量筛选的酶高效定向进化及其应用”的报告。他分享了研究团队在“糖基转移酶的FACS超高通量筛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他提出了对酶技术应用及下一代定向进化技术的思考,用数据信息驱动蛋白质分子设计。他表示,组合突变库的设计是定向进化中仍未解决的瓶颈,并提出了构建酶“序列-功能”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型的科学假说,这为大数据时代的酶分子相关研究设计了新途径。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游淳研究员以“体外多酶生物合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为主题作报告。从肌醇、阿洛酮糖、氨糖的体外生物制造和醛缩酶介导C-C键的形成四方面,讲述了研究团队在体外生物合成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湖北大学李爱涛教授的报告围绕“细胞色素P450酶的分子改造与催化应用”展开。其研究团队根据“精简密码子饱和突变”“非PCR固相基因合成”进行了分子改造,并基于p450催化非天然小分子底物C-H选择性羟化进行元件创制,构建起功能化学品生物合成体系。他们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为功能化学品生物合成系统的创建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我校生科院吴淑可教授围绕“绿色生物催化制造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主题同参会者进行了交流。他从不对称反式双羟化生产手性邻二醇、烯烃不对称转化、生物催化反马氏水合化和氢胺化、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人工金属酶、单链二聚链霉亲和素用于构建人工金属酶、化学-酶级联催化实现生物基环烯烃合成等方面进行了讲述,向大家分享了“用生物技术绿色制造化学品和药品”的课题。
本次论坛围绕“生物智造”进行了深入讨论,“清涟”跨学科论坛集思广益,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
审核人:殷平 刘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