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佳 车海云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不满意”和“三个三分之一”。
所谓三个“不满意”,一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不满意。“为什么我们的M88体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二是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不满意。近年来,国内高中生出国留学呈逐年增长的势头,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指出,目前,中国留学生规模空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41.36万人次。很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孩子,直接选择高考弃考出国读本科。最近成都一位父亲认为“读书无用,读大学是个肯定失败的投资”,反对女儿上大学,而媒体针对此进行的网上万人调查中,竟有七成人支持,家长和学生对国内高等教育的不满意可见一斑。三是高等教育者自身不满意。笔者曾先后在三所大学工作,耳闻目睹高校教职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评价,其中,不满意之声占相当比重。
所谓“三个三分之一”,一是大学生学非所用的占三分之一。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由北京市教委立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的占55%,不对口的占45%。二是大学所学知识无用的占三分之一。“大学生淘粪”“北大才子杀猪卖肉”“硕士生争抢杀猪卖肉岗”诸如此类的报道在媒体上屡见不鲜。三是大学生中厌学的占三分之一。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一支厌学、逃课的学生队伍,因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或基础差学习有困难,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考试挂科、留级甚至被迫退学的,都不在少数。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三个不满意”和“三个三分之一”呢?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多样性物质的统一。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社会制度还是社会生产,无论产业培育还是人才培养,多样性特点越来越凸显,人的素质及特点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特征。因此,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首先要高度重视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关注每个学生各自的爱好、兴趣和特点,以及他们因为不同的学习习惯、成长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同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指出:“人的发展应是个性的自由发展,每个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强加给他的任何活动或条件,能够自由地发展他的本性,发展为个人所驾驭”。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实追求和重要手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深刻认识这一点,对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尤其重要。
其次,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是多样性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快速发展,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导致行业之间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不仅需要大批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性人才,更需要大量从事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细化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对高等教育提高质量非常重要。
大学生普遍在18—22岁之间,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际化潮流的冲击下,大学已经不再是昔日的“象牙塔”,“关起门来做学问”的书斋式教育已经不是大学教育的本意。要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深入、广泛的自由发展,必须提供一种和谐、开放、宽容的教育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提高教育质量,还要在教育过程中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让学生置身于宽严有度、自由发展的校园环境中,用浓郁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得到浸染和熏陶,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