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世英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结束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时代。黑格尔去世后,西方现当代哲学家大多对其哲学采取批评的态度,但正如他们当中一些人所说的那样,西方现当代哲学离不开黑格尔,许多伟大的哲学理论都源于黑格尔。在我国,20世纪初就有一些学者致力于黑格尔哲学的介绍、翻译和评论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哲学界一方面批判黑格尔哲学,另一方面强调吸收其“合理内核”。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界逐渐由重视西方古典哲学转向注重西方现当代哲学的介绍与评论。虽然黑格尔哲学地位远不如从前,但一些学者对黑格尔哲学的兴趣与研究却比以前更加浓厚和深入。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黑格尔名声的浮沉,其思想影响的起伏,都说明其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即使是在它遭到反对的时候。黑格尔哲学体系之庞大、著述之宏富、思想内容之广博和深邃,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尽管他文笔晦涩,增加了人们对他的哲学作整体把握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不懂德文的我国读者来说,这种难度当然更大一些。但只要耐心琢磨、仔细玩味,它必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站在这位哲学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黑格尔哲学既重视现实又超越现实
许多人批评黑格尔哲学过于重视抽象的概念体系,有脱离现实之弊。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应作全面、辩证的分析。事实上,黑格尔一方面强调概念的先在性和纯粹性,另一方面非常重视概念的具体性和现实性。
黑格尔明确表示,无时间性的“纯粹概念”不能脱离有时间性的人类历史。不过,他又承认一个无时间性的逻辑概念的王国存在,这就始终会面对有时间性的环节如何与无时间性的环节统一起来的问题。用黑格尔《自然哲学》中的话来说,就是有时间性的“持久性”与无时间性的“永恒性”的鸿沟如何填平的问题。无论黑格尔怎样强调认识和历史的“持久性”,最终还是回避不了如何由“持久性”一跃而到“永恒性”、如何由现实的具体事务一跃而到抽象的逻辑概念的问题。由于黑格尔把抽象的“纯粹概念”奉为哲学的最终领域,用普遍概念的王国压制了具有“持久性”的现实世界,他的哲学被西方现当代哲学家贬称为“概念哲学”或“传统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但无论如何,黑格尔哲学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顶峰,又蕴涵和预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与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发轫。这就是黑格尔哲学中所包含的重视具体性和现实性的方面。
黑格尔早年就很重视现实和实践,但这远非安于现实,而是与改造现实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为此,他早在而立之年就明确表示,要“从人类的低级需求推进到科学”。这一宏愿,就是要把实践经验提高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以指导实践、改造现实。黑格尔在1816年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史课程的开讲词里有这样一些话:一段时间以来,人民过多地忙碌于现实利益和日常生活琐事,“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阻遏了我们深切地和热忱地去从事哲学工作,分散了我们对哲学的普遍注意”,“我们可以希望……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相联系的兴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兴盛起来”。为了反对先前轻视哲学的“浅薄空疏”之风,我们应该“把哲学从它所陷入的孤寂境地中拯救出来”,以便在“更美丽的时代里”让人的心灵“超脱日常的兴趣”,而“虚心接受那针对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黑格尔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目的显然是为改造现实提供理论的、哲学的根据。黑格尔的这些话是在近200年前讲的,但对今天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针对当前一些人过分沉溺于现实欲求的不良现象,哲学要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超越”不是放弃,而是高出之意。
黑格尔哲学揭示人的自由本质,以追求自由为人生最高目标
黑格尔哲学体系包括三大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改革开放以前大约30年里,我国哲学界一般都只注重他的逻辑学思想,这是受了列宁《哲学笔记》以评述其逻辑学思想为主的影响。其实,黑格尔虽然把逻辑学看成讲事物“灵魂”的哲学,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不过是“应用逻辑学”,但这只是就逻辑学所讲的“逻辑概念”与自然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相比是“逻辑上在先”而言的。与此同时,离开了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纯粹概念”,逻辑学必然失去其为灵魂的意义,而成为无血无肉、无所依附的“幽灵”,不具现实性,而只是单纯的可能性。
黑格尔明确承认“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的事实,是因为它具有一种与人的精神相对立的外在性。人的精神性的本质在于克服自然的外在性、对立性,使之包含、融化于自身之内,充实自身,这也就是人的自由本质。黑格尔认为,精神的最高、最大特征是自由。所谓自由,不是任性。“自由正是精神在其他物中即在其自身中,是精神自己依赖自己,是精神自己规定自己”。所以,精神乃是克服分离性、对立性和外在性,达到对立面的统一;在精神中,主体即是客体,客体即是主体,主体没有外在客体的束缚和限制。精神所追求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主客对立统一阶段而达到最高的对立统一体,这是一种最高的自由境界。黑格尔由此认为,精神哲学是“最具体的,因而是最高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所讲的这一系列大大小小对立统一阶段,体现了人生为实现自我、达到最终的主客对立统一的最高自由之境所经历的漫长曲折的战斗历程。这对把主体—自我湮没于原始、朴素、浑沌的“天人合一”中而忽视精神性自我的自由本质的中国传统哲学来说,能起到一定冲击作用。
“辩证的否定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黑格尔认为,克服对立以达到统一的动力是否定性。这种否定性不是简单抛弃、消灭对立面和旧事物,而是保持又超越对立面和旧事物,他称之为“思辨的否定”或“辩证的否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就在于这种否定性。没有否定性,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不能实现人的自由本质。我认为,今天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用得着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性概念。辩证法“喜新”,但并不“厌旧”,它所强调的是在“旧”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改造、提高,从而获得前进。中华文化要振兴、前进,就得讲辩证哲学,就得有否定性的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