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又能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大学。学生及其家长之所以向往名校,如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等,就是因为它们富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传统酿就了它们的校风、学风,传统铸造了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学生从名校走出来就带有了名校的气息,名校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带有名校的骄傲与自豪。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大学书记校长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与学生及其学生家长们眼中的理想大学并无二致。
那么,办学历史不长的大学就不理想了吗?那也未必。关键看这所大学是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是否打造了大学的精神。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一所好的大学,连它的墙壁都会说话。这就是指大学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具有优秀的大学精神。中国科技大学地处合肥,办学历史并不长,但它却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办学个性,也就是说它已形成了一定的传统。
大学要承续传统,还没有形成传统的要创造传统。只要坚持优秀的办学理念,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品格,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就会有大学的传统。暨南大学有107年的历史,其名称来源就很有文化内涵,它来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取名“暨南”包含有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五洲四海之意。故到如今,暨大一直坚持“弘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每年在读的港澳台学生、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及外国留学生达13000余人,是目前国内港澳台学生及海外华侨华人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这几年我们又提炼出“暨南精神”,为“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这种鲜明的办学个性和文化传统正是这所大学吸引无数港澳台学生与华侨华人学生前来就读的理想选择。
大学当然又不能囿于传统,死守传统,优秀的大学历经变化,都会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僵化保守,大学就会失去活力。创新是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斯坦福大学造就了硅谷,成为当今大学创新的典范,也成为学生追随的理想大学。如今的大学,面临诸多的挑战,财政困难是许多大学都头疼的事。但唯有创新才是解决困难的唯一途径。向社会募捐而又不被商业化裹挟,也只能靠创新的方式才能解决。更为严重的挑战,应该是专业与课程的挑战。我们的一些专业与课程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社会脱节,教师的讲授方式又没有创新,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而我们许多的大学管理者与教师对此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当“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已经对大学课堂教学形成了冲击的时候,我们再无动于衷就会让大学陷入尴尬的境地。这迫使我们的大学必须重视这一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崭新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掀起新一轮革命,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当然,传统课堂上的教学体验与师生互动是在线课程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但大学若没有危机意识,不以创新去迎接挑战就会失去自己的魅力。
当今大学的创新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协同创新,提倡的是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统筹协调共同创新,这也是一种新的挑战。这迫使大学必须在学术观念上、组织管理上都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否则很难达到“国家急需,国际一流”的高要求。面临“2011”计划,大学都在积攒力量准备冲刺,但这又来不得半点浮躁和急功近利,还得通过实干出成绩,以实绩去求认同。大学走协同创新之路也要认真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髓,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实干精神去创造新的业绩。“2011”计划也是对大学与社会、大学与民众关系进行新一轮调整的极好考验。
以上所说的传统与创新的话题可能有些陈旧,但这一话题确实是大学永恒的问题。拿出来重弹,是因为我钟情于这一话题,也就是对理想的大学是什么而耿耿于怀,不吐不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