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最近,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认识到真实沟通的必要性,还创造出一系列对抗“手机依赖症”的办法。比如,有一种叫做“手机叠叠乐”的聚会游戏,规则是,聚会吃饭前所有人交出手机,叠在一起,谁先受不了去碰手机,谁就要埋单。
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方式与人交流,缺乏面对面真实沟通。甚至不少人反映,原本在线上沟通顺畅的俩人,面对面沟通时却遭遇交流障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1721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4.6%的受访者感觉当下青年缺乏真实沟通。其中,27.8%的人认为“非常缺乏”。受访者中,70后占26.8%,80后占40.3%,90后占20.9%。
53.5%的人坦言与人线下见面沟通会尴尬
江西南昌“90后”学生王立,曾与一名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在QQ上聊得十分愉快。“但后来见面,立刻感觉很不习惯,不知道说什么。”憋了几秒钟,王立终于开口说话:“哦,你是……”对方回答:“是,你好。”接着,两人陷入尴尬,匆匆结束了见面。之后,他们在网上的对话越来越少,变回了陌生人。
网聊热,见面冷——王立的经历成为青年缺乏真实沟通的主要表现之一。调查中,53.5%的受访者选择此项。
北京某银行职员刘飞告诉记者,不久前,一个网友约他见面谈如何才能进入银行工作。见面后,对方简单咨询了几个问题,就开始掏出手机,拍餐桌上的菜,传微博,然后评论、回复……忙得不亦乐乎,把刘飞晾在一边。百无聊赖下,刘飞干脆也掏出手机发短信。
那顿饭40分钟就结束了,两人对话不超过5分钟。刘飞抱怨:“这根本就不叫沟通!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算不知道聊什么,也不能把我撂一边吧?太没有礼貌了!”
刘飞的遭遇并非个案。如今,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青年缺乏真实沟通还有哪些表现?调查中,48.6%的人认为表现是“线上沟通顺畅,线下真实沟通次数匮乏”,41.8%的人选择“与人沟通时,常常拿出手机,发短信,刷微博等”,35.7%的人认为还有“与人沟通时,害怕眼神交流”,还有32.2%的人认为是“与人沟通时,常常冷场”。
专家:一味依赖网络沟通容易导致个体孤独感
为何不少年轻人缺乏真实沟通?调查中,78.9%的人认为是“过分依赖虚拟交友方式,不愿真实沟通”,65.6%的人提出是“缺乏真实沟通技巧”,51.5%的人指出是因为“阅历不够,缺乏沟通话题”,49.1%的人表示是“虚拟交友方式更时尚,更吸引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管健认为,很多80后、90后青年容易过分关注自我,走入社会后,面对真实沟通情境常常碰壁,造成主观上对现实沟通的不适应。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程胜利表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人们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人际交往模式都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亲密交往的机会减少,交往经常变成一种例行公事,关系变得冷淡与疏远。但这种趋势并不是中国独有。
管健提醒,网络沟通虽然也可以与他人互动,但人们仍然需要现实的沟通来传递感情、交流思想、表达情意、避免焦虑感。一味依赖网络沟通,容易导致个体内心产生孤独感,现实交流时反而出现困难。更有甚者,会因对网络过分依恋引发心理疾病。
青年缺乏真实沟通会导致哪些问题?56.7%的受访者觉得会导致“现实中待人接物能力较差”,50.3%的人认为会导致“真实沟通中不知所措或漠不关心”,47.8%的人选择“存在交流障碍,无法全面表达观点”,44.7%的人认为是“内心更为封闭,无法融入社会”,还有36.6%的人觉得“浅层沟通使人们无法真正相互理解”。
研究显示,面对面真实沟通比网络文字沟通更容易说服对方
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方成,最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他发现,那里的同事之间几乎从不说话,只通过MSN等聊天工具进行交流。公司虽然每年让员工参加拓展训练培养感情,但方成觉得,与其花钱做拓展,不如鼓励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加强交流。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认识到真实沟通的必要性,还创造出一系列对抗“手机依赖症”的办法。比如,有一种叫做“手机叠叠乐”的聚会游戏,规则是,聚会吃饭前所有人交出手机,叠在一起,谁先受不了去碰手机,谁就要埋单。
调查中,74.8%的受访者认为只有通过真实沟通,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并认识自我。
“生活中,面对面真实沟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胡平认为,比起网络沟通,现实沟通的信息更充分和生动。双方的情绪、情感以及一些非语言性信息也会更丰富,对话双方更容易达成理解。尽管这些平台上有一些面部表情符号,帮助人们理解情绪,但这些符号不足以替代真实情感。过分依赖甚至被网络聊天工具绑架,会使很多真实、丰富的情绪信息被过滤掉,导致人们无法在现实中相互沟通,这对个人成长发展很不利。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面对面真实沟通比手机短信或网络文字沟通更容易说服对方,达成协议。”胡平说,这在心理学中叫做“共情”,即沟通双方在情绪上相互感染和呼应,这是相互理解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共情能力”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部分。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商科的大三学生黄立凡认为,跟不熟悉的人沟通交流是社会人应该掌握的社交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沟通中应主动热情一些,遇到尴尬不要过于计较、马上气馁,有时要学会“厚脸皮”。一回生二回熟,之后的沟通也就能慢慢顺畅起来。
“在美国,外国人总会主动和人打招呼,说‘hello’(你好),是因为先说,意味着有主动性,意味着你是一个有能量的人。所以当我遭遇沟通障碍时,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主动的人才是自信的人,主动意味着有力,意味着机会。”黄立凡说。
如何加强青年的真实沟通?调查中,64.4%的人建议创造更多真实沟通机会,59.5%的人希望让青年认识到真实沟通的必要性,另有50.4%的人建议年轻人加强学习真实沟通技巧。(实习生 洪欣宜 记者 黄冲 漫画:龚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