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立足于新的时代高度和宽广的理论视野,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而且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领航中国的战略思维和方法。
战略思维首先要考虑战略的目标和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道路问题是关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把高举旗帜与道路、理论、制度统一起来,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他还多次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战略思维是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维方式,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习近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联系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他指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中国梦的本质特征,就是目标凝聚、共生共进、外圆内方和人民主体,其蕴含的思维方式就是战略思维。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个关键词明确表达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中国梦的现阶段目标指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富强,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网络实力、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强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具体发展指标上,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在人民生活上,要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在资源环境方面,要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在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上以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
正确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正确地看待矛盾、问题和困难。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激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国际国内仍然存在着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条件。从国际形势看,虽然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我国同各主要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持续平稳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国际环境总体上仍然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从国内形势看,虽然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但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加快,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只要我们继续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挑战变成机遇,把危机化为契机,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以战略思维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推进“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布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些论述把社会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把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时代进步潮流、我国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联系起来思考,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对改革发展问题总的认识和根本看法,使我们更加自觉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基本遵循。
以战略思维把党的问题、党的建设放到战略全局下考量,推进党建科学化
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党的建设提出了宏阔的战略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充分自觉与责任担当。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党来履责完成。党的责任大,担子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承担着不同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在落实战略目标、战略使命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很自然地被提到战略高度。为了完成使命需要拥有一定的权力,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需要从严治党,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和制度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他还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担当,是对全党同志的警示,是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党建战略思想,也是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基本方针的丰富和发展。
以战略思维在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上推进战略实施
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能够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战略转变,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习近平同志指出:“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还进一步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习近平同志告诉我们,今天的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过去那种“思维”和“逻辑”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习近平同志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