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标兵”谷绍林(受访者 供图)
“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就尽全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与其等待一个机会的降临,不如主动掌握多个可能性。”谈及大学四年,文法学院广告1902班谷绍林是这样说的。
这个总是笑容满面、如沐春风的湖南小伙,用自己的奋斗与担当,在狮山下谱写了属于他的绚烂多彩的青春华章。
学海无涯,以“勤”为舟
对于常年“占据”广告专业第一的谷绍林而言,“学习”二字的意义远超成绩本身,在他心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谷绍林学习的思维导图(受访者 供图)
60余个笔记本、500多张思维导图、近50万字课程论文......看起来庞大的数据背后,是谷绍林四年来不为人知的努力。
每个周末,早上从不晚起,紧凑的学习安排,对普通大学生而言无比严苛的作息和学习节奏,却是谷绍林的常态。深夜教室关闭前响起的悠扬乐曲,文法学院里的彻夜长明,图书馆门前洒下的月色,还有清晨M88体育边亮起的第一缕天光,狮山校园里的角角落落都无声无息地见证了少年这一场“长途跋涉”。
诚然,并非人生来便擅长一切,在学弟学妹眼中近乎于“神”一般存在的谷绍林,在初入大学时,也感受过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迷茫。
大二时期的传播学课程,被广告学子戏称为“史上最难课程”,苦涩难懂的理论、复杂繁琐的定义以及史无前例的背诵量,让当时尚未找到学习方法的谷绍林感到“压力山大”,但性子里的坚韧不允许他向现实低头。
在“困境”下,谷绍林一点点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门课对我而言意义重大,不仅仅因为是从这门课开始我学会了做思维导图,找到了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更是因为我在后续的学习中渐渐发现,这门课绝不只是一门考完就可以扔掉的学科,它的理论值得我们反复研读,并运用在实处。”谷绍林说道。
当被问及有什么学习心得时,他却又十分腼腆地笑道:“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心得,可能最大的学习优势就是‘按部就班’。”
谷绍林从不忽视任何一节课,“我认为每节课都是很重要的,听老师讲的效果和自己看PPT自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他喜欢跟着老师的上课思路写思维导图,这对他后续思考自己对这门课的系统逻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谷绍林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他把课堂上枯燥的知识放入了自己的广告作品里,真正做到了“理论支持实践”。
谷绍林心里很清楚,他的努力不会比任何人少半分,只可能更甚。正是他以勤奋为舟,四年的大学生活让他跨过了一阵阵暗流,越过了一个个浪头。
乡村振兴,以“数字媒体”为利器
作为农业大学的大学生,谷绍林格外关注我国的乡村振兴进程;作为广告学子,他也力所能及地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作为学生党员,他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对青年们的期望之深,交给青年们的任务之重大。
到乡村调研走访(右一为谷绍林)(受访者 供图)
大二下学期,谷绍林得知M88体育对接的湖北恩施建始县茶叶滞销、降价严重,村民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后,心急如焚。在学院余霞老师与邓玉璋老师的带领下,谷绍林与组员们通过与建始县当地人民的视频连线与语音通话进行了资料收集与调研,最终得出其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调查结果。
“知道了问题,那就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面对着大二繁重的学业压力,谷绍林与组员们每周都要挤出时间为建始县做创意策划、设计品牌logo、撰写广告文案、在各大APP上进行媒体投放......
在桃园食堂,谷绍林(左二)与团队成员为建始县茶叶品牌设计方案开展讨论(受访者 供图)
谷绍林和团队成员为设计的茶叶品牌“溪峰茗露”(受访者 供图)
“那时候第一次接触项目还是挺难的,桃园食堂、倍阅书店、艺术馆、学院都被我们‘占领’过。”谷绍林直言道。所幸,他们的付出终有回报,谷绍林和同学们为建始县设计的茶叶品牌“溪峰茗露”,带着口号“山咔咔里的好茶”,助力当地茶叶在2021年实现增收25万元。
“正是有了你们大学生的帮助,令我们头疼的这片好茶终于卖出好价钱了!”建始县后三溪村支部书记刘宏进这样说。
有了这次成功经历的加持,大三时的谷绍林义无反顾地申请了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乡村振兴”专项扶持项目,发起了针对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三闾刺绣”的助农项目——《穿花纳锦》。
在湖北宜昌秭归县,他和同学们协助组织了10期“醉美秭归·最美绣娘”的免费培训活动,不仅让非遗文化“三闾刺绣”得到传承与宣扬,同时也使秭归县当地近400名女性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个项目为秭归县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在谷绍林看来,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大学生群体运用自身的科学素质与专业技能帮助其进行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主动助力乡村创业创新、服务乡村基本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这不仅是我们青年的使命,更是一名学生党员的使命。”谷绍林说。
青年排头兵,以“责任”为重
“我的大学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团支书、班长、下班党员、党支部副书记......谷绍林在大学各个时期都“很忙”,从“小谷”到“小谷学长”,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为师生服务的初心与“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责任担当。
谷绍林(左一)组织团组织生活会(受访者 供图)
“刚开始首先是因为热爱,自己想去为同学和老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就是想突破一下自己。”如今这个能够在各种场合毫不怯场、侃侃而谈的自信少年,在大一首次竞选团支书时紧张到念不好自己准备的演讲稿。
回想当年,谷绍林笑着说:“大一时候鼓起勇气做了这件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后来就循序渐进,有什么就去做什么,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在他心中,勇气就像是春日里破土而出的种子,当触到第一缕阳光时,便注定会义无反顾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谷绍林(前排左三)与文法学院学代会代表合影(受访者 供图)
大三下学期,无疑是谷绍林大学生活中最为难忘的一个时段。当时的他任学院学生会主席,面对学生工作、推免保送准备、专业实习等事务,他硬是咬牙顶住重重压力。
为了处理学生工作事宜,他与小伙伴几乎天天在学院熬到凌晨,最终带领文法学院学生会获得“2021-2022年度优秀学生会”称号,同时在他任职学生会主席期间,文法学生会的考核排名也从开始时的14名飞跃至第4名。
在此期间,谷绍林并非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够帮助到很多同学,他便觉得一切的辛苦与汗水都是值得的。
如今回忆起那段时光,谷绍林的语气里更多的是欣喜与对往日的怀念:“那时候虽然很忙,但是有同伴陪伴着,大家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累了就聊聊天。我们达到的成绩固然珍贵,但同甘共苦的情谊也值得我铭记一生。”
不止学生工作,谷绍林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带入了志愿活动中。2020年疫情时期,身为党员的他一直思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他报名了“线上手拉手”辅导医护人员子女学习的志愿活动,从此开启了长达四个月的辅导生活。在谷绍林的心中,这段经历对他有着深刻的意义,无论是力所能及地备课、写教案,还是与小朋友们的“教学相长”,又或者是至今仍联系频繁的情谊......这些都激发了谷绍林对志愿活动的热情,也奠定了他未来志愿活动的主要方向。
谷绍林在支教课堂(受访者 供图)
在后来的两年中,谷绍林先后参与组织了暑期乡村贫困地区支教、湖南省“双高联盟,温暖伴学”活动、留守儿童夏令营等等志愿活动,他的志愿足迹遍布湘鄂两省14个县市,帮助了近1000名中小学生,志愿时长高达348.8个小时。
在数不清的志愿活动中,谷绍林不仅看到了乡村留守儿童对知识与外部世界的渴望,同时也注意到了另一个群体——城市留守儿童。
“其实城市留守儿童在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城市里的小朋友有更高的生活水平,享受更好的教育理念,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却忽视了有些父母的极度缺席给孩子们造成的伤害。”谷绍林认为,或许对乡村小朋友们而言,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带去的更多是音乐、美术等等文艺的熏陶与启蒙,而城市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志愿者们带去的心理上的陪伴与安抚。
谷绍林从不爱夸耀自己的功劳,他总是摆着手说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他应该做到的,但就在这看似平凡的小事之间,彰显着他青年排头兵的责任与风采。
“少年有梦会风云,今朝出岫木成林。”这是谷绍林在大学生标兵评选时的结语,亦是他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如今快毕业的他,并未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郁木苍苍无际涯,谷绍林将怀着勇气、勤恳与炽热的初心,义无反顾地继续奔赴向光明灿烂的前程。
(本文作者系 学通社记者 王晨羽 审核人 周治瑜)